找到相关内容1105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五戒与菩萨戒差别何在?

    如本法师答:   五戒(梵语panca silani),指五种制戒,佛陀为在家男女所制定之戒法。五戒乃小乘戒法,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等五戒,是属于尽形寿之戒,命终后当下戒体消失。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081512587.html
  • 问:禅定可分为几种?境界有何差别

    禅者梵语为禅那(dhyana),华译为静虑,或正定之义。禅的分类千差万别,广说不尽,今略提三种,供给诸位大德共参研: 一.世间禅:就是一般民间或修心养性之士,为了炼丹炼气,让身体得到健康安泰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72977792.html
  • 智随法师答:念佛人需不需要了解念佛层次的差别

    请问师父:精进专一念佛,有没有功夫成片,开悟明心或出现其它深妙定境神通等的可能?念佛过程中,有没有层次高低,或者说转折递升的说法。如果有,我们念佛人应不应该了解或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呢? 智随法师答...

    智随法师

    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6302896200.html
  • 徐恒志答:“心、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问:“心、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”是什么意思?  徐恒志答:佛与众生虽有迷悟、苦乐的不同,但心体全是相同。所以《华严经》说:“如心佛亦尔,如佛众生然,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。”

    徐恒志

    |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12211328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耶稣教与佛教有何差别,信哪一教为之究竟?(吴阿蕊)

    问:耶稣教与佛教有何差别,信哪一教为之究竟?(吴阿蕊)   李炳南答:耶教崇天为极,仍囿在三界内,佛教以超出三界,得真解脱为归宿,此其差别。三界内有生死,超三界不生不灭,何者究竟,不言而喻。

    李炳南

    |析疑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05191281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世间的忍辱和出世间的忍辱,有何差别

    即是解脱、无为、出三界、空性、涅槃、登彼岸,若达此境界,出世间之忍辱即能无忍能忍,忍而无忍,凡所有顺逆之境逼恼之际,必得迎刃而解,化境为乌有,毕竟解脱故。   出世间忍与世间忍是解脱与非解脱之差别,无为与有为之差别,出三界与三界之差别,空性与不空之差别,涅槃与生死之差别,登彼岸与未登彼岸之差别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60112279.html
  • 问:“心、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”是什么意思?

    佛与众生虽有迷悟、苦乐的不同,但心体全是相同。所以《华严经》说:“如心佛亦尔,如佛众生然,心佛及众生,是三无差别。”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3337755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成佛后的佛性,与凡夫的本性,有何差别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佛性与凡夫性并无差别,只是迷悟染净有别。性在迷染时,说是凡夫性;性在觉悟时,说是佛性。佛性在圣不增,在凡不减,不增不减是佛性(梵语buddha-dhatu)。佛性轮回六道,迷失穷劫,未曾有减,佛性觉悟彰显,未曾有增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3404612442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灵魂与中阴身有何差别?是何者往生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灵魂之称乃一般俗人的称谓,中阴身乃佛门中的称谓。   灵魂、中阴身有点差别,灵魂就是人的灵性或精神,一般宗教家认人体死后仍旧存在的幽灵,故称之灵魂,灵魂的寿命不等齐,有长短之别。中阴身是人死亡之后到投胎转世的这段时间,称为中阴身,其寿命短则几秒钟,长则四十九天以内,必定投胎转世。灵魂是世间人的称呼,很儱侗又模糊,不知灵魂的真相,却把灵魂说成三魂七魄,混淆实相,交待不清,但不论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530912371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请问“法律”与“戒律”有何差别

    ,由内而外,由治本而治标,这是根本之道。   是故,法律与戒律有显然的悬殊之差,法律重于治标轻于治本,戒律本标兼顾,不偏不失,两者之间,立场差别甚大。 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92112297.html